【門窗幕墻網】今年一季度,有機硅領域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普遍實現正增長。
財報數據顯示,有機硅行業上市公司潤禾材料(300727.SZ)、晨光新材(605399.SH)和合盛硅業(603260.SH)一季度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556萬元、1.90億元和63.90億元,分別同比增加23.41%、203.04%和92.57%。
在有機硅市場持續火熱的情況下,企業紛紛擴產。5月10日,潤禾材料發布公告稱,其擬發行可轉債募資2.92億元,主要用于有機硅深加工等領域。不僅如此,晨光新材和合盛硅業等企業于今年都有擴產計劃。
“今年有機硅價格將會持續增長,主要是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全球化工產品市場需求提振,行業需求恢復,國內‘雙控’政策等影響,有機硅價格普遍上漲,但是由于下游產能擴充,導致供應緊跟需求,所以上漲的幅度將不會太大?!敝醒衅杖A研究員洪前進在接受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目前企業大量擴建有機硅項目不會出現產能過剩,因為新興市場國家人均GDP較低,人均有機硅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和增長前景,因此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需求空間較大,有利于我國有機硅出口,平衡產能。
記者從潤禾材料方面獲悉,近兩年,全球制造業重心繼續向中國轉移,受終端下游產品出口旺盛、新市場應用場景不斷拓寬,需求不斷增長;另外,有機硅仍然處于向大中型生產企業集中的過程中。同時,國際市場方面,全球航運市場供需失衡狀況從供給過剩迅速轉向供不應求,歐美及東南亞國家等對中國有機硅產品進口依賴度持續提升,國內公司出口利好、價格上升,使得海外銷售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,行業盈利水平大幅提升。
市場火熱
有機硅是一類形態多樣、品種繁多、性能優異、用途廣泛的高性能化工新材料,其產業鏈分為有機硅原料、有機硅單體、有機硅中間體和有機硅深加工產品四個環節。
近十年來,有機硅全球產能向我國轉移趨勢明顯,我國已成為有機硅生產和消費大國,國內有機硅產品優勢愈加凸顯,進口替代效應顯著。
SAGSI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,我國共有甲基單體生產企業13家(含陶氏-瓦克張家港工廠)。聚硅氧烷總產能141.5萬噸/年(在產產能130.7萬噸/年),產量113.0萬噸,同比分別增長2.83%和10.68%,2008~201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9.41%和19.21%,行業發展迅猛。
事實上,有機硅行業的快速發展從上市公司業績也可以看出。
4月27日,硅基材料龍頭合盛硅業發布的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,報告期內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.43億元,同比增長137.99%;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82.12億元,同比增長484.74%,業績創歷史新高。此外,合盛硅業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3.90億元,同比增長92.57%,歸母凈利潤20.51億元,同比增長124.74%,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0.48億元,同比增長125.30%。
4月26日,潤禾材料發布2022年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,其營收約3.06億元,同比增加21.27%;凈利潤約2556萬元,同比增加23.41%。此外,晨光新材披露在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5.32億元,同比增長98.63%;歸母凈利潤1.90億元,同比增長203.04%;扣非凈利潤1.88億元,同比增長228.04%。
多家企業表示,業績增長主要原因是有機硅產品銷量和平均售價增長。
洪前進向記者分析稱,今年有機硅價格將會持續增長,主要是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全球化工產品市場需求提振,行業需求恢復,國內“雙控”政策等影響,有機硅價格普遍上漲,但是由于下游產能擴充,導致供應緊跟需求,所以上漲的幅度將不會太大。
他表示,今年下半年,有機硅將會持續高景氣度,主要是因為有機硅在越來越廣闊的領域展示其優越性能并發揮作用,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有機硅產品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其優越性,逐步實現對傳統材料的替代,應用范圍不斷擴大,下游的需求規模將會持續增長。
持續擴產
事實上,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有機硅行業發展。
2021年1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商務部發布《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(2020版)》,將“有機硅新型下游產品開發、生產”“氟硅有機材料研發、生產”“硅橡膠”“膠粘劑及密封膠”等納入“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”。
2021年12月30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《關于修改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19年本)〉的決定》。該指導目錄將“苯基氯硅烷、乙烯基氯硅烷等新型有機硅單體,苯基硅油、氨基硅油、聚醚改性型硅油等,苯基硅橡膠、苯撐硅橡膠等高性能硅橡膠及雜化材料,甲基苯基硅樹脂等高性能樹脂,三乙氧基硅烷等系列高效偶聯劑”及“四氯化碳、四氯化硅、甲基三氯硅烷、三甲基氯硅烷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,二氧化碳的捕獲與應用”列入“鼓勵類”。
在此背景下,有機硅相關項目如雨后春筍,紛紛涌現。
記者注意到,2021年,合盛硅業在有機硅方面投資44億元用于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,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建成進入試生產。同時,合盛硅業擬投資35億元用于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,預計于2022年第四季度投產。
合盛硅業方面認為,公司同步擴建工業硅和有機硅產能,有望充分發揮產業鏈一體化優勢,強化行業龍頭地位。
與此同時,晨光新材也在2021年完成了“年產6萬噸有機硅烷偶聯劑項目”二期工程的建設,通過了項目驗收并于2021年年底正常運行,該項目完成后,新增了含硫硅烷、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和雙氨基硅烷的產能。另外,其還募投了“年產6.5萬噸有機硅新材料技改擴能項目”。
晨光新材方面表示,2021年,公司已完成了KH-560、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生產線的設備安裝建設,可以進行試生產申報和驗收,待辦理完成相關手續后,即可正常生產;募投項目KH-540、V4、CG-794和CG-605等產品生產線尚處于建設和安裝中,正在有序推進。2021年,公司新建年產2.3萬噸特種有機硅材料項目,預計兩年建設完成。
另外,東岳硅材(300821.SZ)30萬噸/年有機硅單體裝置已于2022年1月31日順利產出合格有機硅環體類產品,目前基本已達到正常生產狀態。東岳硅材方面表示,后續公司將推進20萬噸/年有機硅下游產品深加工裝置試生產工作。
中研普華數據顯示,2013~2015年,中國有機硅單體產量不斷擴大,2016年受環保督察的影響,有機硅單體產量所有下降。2017~2020年,有機硅單體產量有所回升,2020年有機硅單體產量為236萬噸。
根據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的信息,隨著中國有機硅單體產能不斷擴大,技術水平提高,有機硅單體和有機硅中間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外國公司基本放棄了新建有機硅單體生產裝置,重點開發技術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有機硅深加工產品;建筑、紡織、家用電器行業是有機硅深加工產品的傳統應用領域,約占硅氧烷總用量的一半,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是有機硅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,且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。
洪前進則認為,目前,企業大量擴建有機硅項目不會出現產能過剩,因為新興市場國家人均GDP較低,人均有機硅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和增長前景,因此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需求空間較大,有利于我國有機硅出口,有利于平衡產能。
洪前進表示,當下,國內貨源短缺的局面短期內依舊存在。隨著市場的逐步恢復,下游企業的生產規模呈穩步上升趨勢,有機硅產業鏈旺季已經來臨。目前有機硅價格已上漲至高位,各單體廠預售訂單排單情況較好,后市有機硅價格或將繼續震蕩上行。
事實上,近年來國內龍頭公司也在不斷擴展境外市場。以潤禾材料為例,2019~2021年,潤和材料境外銷售金額分別為8429.37萬元、1.13億元和2.46億元;境外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.36%、15.84%和22.30%。
2021第七屆浙江房地產總工(CTO)年會圓滿收官 | 年會論壇篇
2021第七屆浙江房地產總工(CTO)年會圓滿收官 | 晚宴篇